治疗气血亏虚型痹症偏方(黄芪桂枝青藤汤)

admin 骨科 2020-03-11 507 0


[[]

  痹症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病症,这种病症对身体的伤害虽不是那么大,但是会有影响的,那么,这种病症该如何治疗呢?今天,本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治疗气血亏虚型痹症偏方(黄芪桂枝青藤汤),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一下:

  治疗气血亏虚型痹症偏方:

  【组成】 黄芪60~120g,桂枝15~30g,白芍30~60g,青风藤30~45g,鸡血藤15~30g,炙甘草6~9g,生姜5片,大枣5~10枚。

  【用法】 水煎服,每日1剂,分早、晚2次服。

  【功效】 益气养血,通阳蠲痹。主治风寒湿痹阻,气血亏虚的虚痹。

  本方以扶正治本为主。凡肢体关节酸痛或麻木,每遇劳累,气候寒冷、潮湿等则疼痛加重,肌肉瘦削或虚肿,面色苍白,自汗畏风,神疲乏力、舌质淡胖、脉细弱无力者,皆可应用。属实证、热证、肝阳上亢、阴虚者,禁用。

  此为在黄芪桂枝五物汤基础上加味而成。方中重用黄芪,益气升阳固表为主药。桂枝辛散温通助卫阳,通经络驱风寒;白芍味酸补血敛营,柔筋止痛;青风藤祛风除湿,专攻痹邪;三者助芪扶正且调营卫,驱邪止痛,共为辅药。鸡血藤活血养血,通络止痛,有治风先治血,血行风自灭之意,且制芪、芍之滞;姜、枣调和营卫、炙甘草调和诸药,共为佐使。上药相伍,共奏益气养血,通阳蠲痹之功。

  【加减】 风邪偏盛,呈游走性疼痛者,加海风藤20~30g;湿邪偏盛,肢体沉困下肢为甚者,白芍用量不宜超过30g,去甘草,加萆薢15~30g、茯苓15~30g;寒邪偏盛,冷痛明显,局部欠温,遇寒加重,得温则舒者,重用桂枝,加川乌、草乌各9g,或加细辛3~6g;痹久兼痰浊内阻,关节肿大,局部有结节或畸形,色淡黯者,加天南星9~20g、僵蚕9~12g;兼瘀血肢体刺痛,舌质紫黯或有瘀斑者,重用鸡血藤,加穿山甲珠9~12g、赤芍12~20g、丹参30g;气虚甚而乏力少气,倦怠明显者,重用黄芪90~120g,加党参15~20g;伴畏风自汗者,去生姜,减青风藤、桂枝用量,加防风8~9g、白术9~15g,或加五味子10g、牡蛎20~30g;血虚心悸,肢体麻木,视物昏花,目干涩者,重用白芍,加何首乌30g,枸杞子20g;阳虚畏寒、四肢欠温、面色pagenumber_ebook=79,pagenumber_book=79白明显者,加附子6~15g、淫羊藿15~20g,或配服鹿茸;脾虚腹满,食少便溏者,加白术30~60g,薏苡仁30g,焦三仙各9~12g;肾虚腰膝酸软者,加桑寄生30~45g、杜仲15g、川断15g;上肢疼痛明显者,加姜黄15g、羌活15g;项颈部疼痛明显者,加葛根20~30g;下肢痛甚者,加川牛膝15~20g、木瓜20g。

  据临床观察,用黄芪30g左右,疗效多不明显,用至90~120g效果显著。曾在辨证无误情况下,发现个别患者,按方中剂量2~3剂后,出现头胀痛、目赤或身痛加重、或腹泄等现象,一般6剂药后,或配佐药或减量续服,上述反应可逐渐消失,故本方药用量宜从小量30g开始,逐渐增量,疗效显著。[《娄多峰论治痹病精华》](刘大鹏)

  以上就是治疗气血亏虚型痹症偏方(黄芪桂枝青藤汤)的全部介绍了,希望可以帮到你!平时还应当要注意保暖,尤其是在冬季的时候,在外出前应该先做好防寒准备,天气多变时应该及时的增减衣物。想要了解更多关于痹症的偏方请继续关注本站



[/LoginShow][wechatfansend]



版权声明
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百度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

分享:

扫一扫在手机阅读、分享本文

评论

热门文章

本站会员尊享VIP特权,现在就加入我们吧!登录注册×
»
会员登录
新用户注册
×
会员注册
已有账号
×